2025年7月21日,《人民法院报》以《河南范县:弘扬家风文化 促进政通人和》为题,对我院张庄人民法庭立足辖区丰富的家风家训文化资源,系统打造“家风家训文化”特色主题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做法进行刊发。原文如下:
浩浩荡荡的黄河与静若处子的范水在豫北平原交织,滋养了范县这片沃土,积淀了流传千载的繁荣文明。这里不仅是范姓、姚姓的起源地,也是“孝感动天”“芦衣顺母”等“孝亲”“忠恕”的发扬地。河南省范县人民法院张庄人民法庭立足辖区丰富的家风家训文化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为切入点,系统打造“家风家训文化”特色主题法庭,把“案结事了、政通人和”落实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推动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和多元化解,奏响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范县乐章。
孝亲家风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以前只知道俺这个村叫闵子墓,但却不知道渊源,今天听了你们的宣传,俺才了解到这就是戏词里‘鞭打芦花’的出处,真是羞愧难当,今后俺一定好好地伺候老人,不能丢祖宗的脸。”张老太的二儿媳闵某羞愧地说道。
张老太年过八旬,和两个儿子居住在张庄镇闵子墓村。近年来,因赡养问题,张老太与二儿媳闵某产生矛盾,家庭关系一度十分紧张。2024年8月,张庄法庭工作人员进村开展“扬家风 促和谐”法治宣传时了解到这一情况。
为妥善解决张老太养老问题,张庄法庭主动介入,利用闵子墓村“芦衣顺母”的孝亲文化资源,联合村委会、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共同对张老太一家进行调解。经过调解,闵某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一家人和好如初。
张庄法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扬家风、传家训、育新风”作为服务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和前端治理的重要举措,推动实现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文化与司法裁判相结合,在辖区3个乡镇147个行政村设立了33个“家风家训”文化宣传点,集中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展板。
据了解,2023年以来,张庄法庭累计开展“家风家训”法治文化宣传130余次,前端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70余件(次),有效降低了家庭矛盾成讼风险,“文化治理”服务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非诉解纷织好纠纷前端化解网
“申庭长,调解委员会受理了一起家庭纠纷,范某和孙某两人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生活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现已无和好可能,双方就彩礼返还问题矛盾很大,我们也一直协调不下来,需要法庭给具体指导下。”高码头镇人民调解员丁敬军拨通了张庄法庭庭长申才勇的电话。
申才勇耐心询问了彩礼给付、共同生活以及双方过错等情况,通过视频“面对面”向当事人释明关键法律问题。最终,范某和孙某达成调解协议,范某当场返还孙某彩礼款70000元,一场可能升级为诉讼甚至有民转刑风险的纠纷在萌芽状态被有效化解。
张庄法庭始终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理念,主动融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在辖区乡镇党委政府主导下,积极构建“乡﹢村﹢网格”三级矛盾预防化解体系,形成“网格排查预警、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集中化解、法庭前端指导调解”的分层递进前端治理路径。2024年以来,法庭已指导调解120余次,组织网格员、调解员培训23场,印发农村多发纠纷案例手册2000余册,全面提升基层调解力量的法律素养与实战能力,真正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愿景化为坚实屏障。
联动调解画好多元共治“同心圆”
“联动调解,就是把各方优势力量发挥到极致,通过守心、共情等方式,虽然需要巧办法,但更多需要耐心和坚持,在差异中寻求和谐,于对立中促成统一。”在成功联动处理一起近二十年的宅基地纠纷后,张庄镇平安办主任李东亮感叹道。
孔某存与孔某胜系本家兄弟,两家宅基地相邻,有一胡同方便两家出行。后两家发生矛盾,孔某胜称胡同系在其老宅范围内,把胡同封堵,孔某存无法出行。孔某存于2025年4月3日向法院提起相邻关系纠纷诉讼,诉请孔某胜排除妨害、留出必要的出行道路。
考虑到本案系由农村相邻老宅引发的通行权纠纷,在双方均未取得宅基地证的情况下,单纯司法裁判并不能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很可能激化家族矛盾,甚至导致世代结怨。为此,张庄法庭第一时间向当地镇党委汇报,并委托乡镇政府调解。
在当地镇党委的领导下,由平安办牵头,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管区、村委会联合成立矛调专班,多次实地勘查测量争议地块,并组织矛盾双方展开多轮调解,协商解决方案。
经过近一个月十余轮“背靠背”沟通、“面对面”协商的“铁杵磨针”,最终找到了兼顾法理、情理、现实的平衡点,孔某胜主动让出胡同,孔某存给予合理补偿。双方在司法所签署调解协议,原告当场撤诉。而孔家胡同的事迹更是跨越百年“六尺巷”佳话的传承和赓续。
多元联动调解,不是案件调解任务的简单分配,而是需要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方力量紧密配合与高效协同。多元联动调解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织密多元共治的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网络。
张庄法庭高度重视多元联动调解,创新构建了“法庭﹢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委会﹢(职能站所等)”的“1﹢5﹢ N”多元联动调解机制,对受理诉讼案件全部推行“三推三定”,即案件推送村委会了解矛盾基本情况、推送平安办分析共研风险隐患、推送网格做好稳控跟踪,定多元联动调解组织、定多元联动调解方案、定联动调解专员。
通过“三推三定”这一措施,实现案案有联动、件件共化解,同时针对一些疑难复杂案件,在多元联动调解中,各方始终保持“铁杵磨针”的韧劲,坚守“再调一次,再试一把”的决心,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促成和解的机会。
释法析理做实服判息诉“基本盘”
“案件质量是司法裁判的生命线,当事人来法院打官司一辈子可能就一次,所以我们要把每一个案件办成让当事人信服的‘铁案’,让公平正义真正可触可感。”在法庭庭务会上,申才勇语重心长地对团队成员说道。
张庄法庭始终坚持“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的职能定位,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除全面践行全过程调解外,还坚持做到“三清”,即“认定证据清、查明事实清、裁判说理清”,要求作出的每一份判决,既要经得起法律检验,也要经得起社会评价、当事人认同,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办好每一起案件,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裁判的期盼。同时,法庭还注重判后答疑和自动履行督促,对判决文书坚持做到说清事理、讲清法理,让当事人明白“赢在哪里、输在何处”,真正让当事人服判息诉。2023年以来,张庄法庭累计审结案件790件,当事人仅上诉6件,服判息诉率高达99.24%,上诉案件无一改判和发回重审。
当“枫桥经验”与“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文化”碰撞出的火花在长河之畔绽放,崇德向善、遵法守礼也为范县这座千年古邑点缀出闪耀的光彩,张庄法庭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文化”,把“枫桥经验”的新乐章唱响唱亮。
一起土地租赁纠纷案件的当事人给张庄法庭送锦旗
张庄法庭和辖区派出所联动,现场调解纠纷。
张庄法庭法官走进农户菜棚,开展巡回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