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案件快报 -> 执行动态

【执行有“范”】村法联动显成效 执行难题迎刃解

发布时间:2025-08-01 20:17:24


“没想到公司都不干了,这1万元还能追回来,多亏了法院和村委,太感谢了!”近日,某门业公司负责人拿到执行款后,紧紧握住范县法院执行法官的手连声道谢。这起看似陷入僵局的货款纠纷,在法院与村委的联动协作下,最终画上了圆满句号。

事情要从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说起。某门业公司与某棉制品公司因玻璃棉毡和钢丝绳采购产生货款争议,范县法院判决某棉制品公司返还某门业公司预付货款1万元。然而,判决生效后,某棉制品公司未履行义务,某门业公司遂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通过线上线下多次查询,均未发现某棉制品公司有可供执行财产。更棘手的是,法官实地调查时发现,该公司已经停业了,负责人踪迹难寻,案件一度陷入“被执行人无财产、无下落”的困境。

“企业再小,权益也不能落空。”范县法院果断启动“法院+乡镇村委”联动机制,将案件交办至被执行人原住所地村委。村委干部熟悉当地情况,主动协助排查线索,很快联系上了某棉制品公司业务员,通过其联系上了该公司负责人。

此后,执行法官与村委干部组成“调解小组”,一方面向某棉制品公司负责人释明法律后果,告知拒不履行可能面临的信用惩戒和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耐心倾听其实际困难,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执行法官和村委干部与双方负责人进行40余次电话沟通、2次现场调解,反复释法明理,终于让案件有了转机。最终,某棉制品公司负责人将1万元执行款足额支付,案件顺利执结。

“村委最懂乡土人情,法院最明法律底线,两者联动就是破解‘执行难’的金钥匙。”执行法官表示。

今年以来,范县法院不断深化“法院+乡镇村委”协作模式,让村委成为执行工作的“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将司法力量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此次案件的执结,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既为企业挽回了损失,又通过柔性方式化解了矛盾,让司法温度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下一步,范县法院将持续织密基层联动网络,让执行力量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用“法、理、情”的合力,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董广雨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026021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