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法官札记

《范县法院青年说》开栏啦!一起聆听援疆干警的心得感悟

发布时间:2025-09-03 19:03:04


开栏语:

这里是范县法院的青春阵地,这里有司法路上的青年之声。


《范县法院青年说》专栏今日启栏 —— 我们以法为基,记录青年干警的办案思考、成长感悟;以声为桥,传递守护正义的热忱、服务群众的温度。

方寸专栏,装得下法理思辨,也容得下青春担当。期待每一次发声,都能成为司法为民路上的微光,汇聚成范法青年砥砺前行的力量。

李艳范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援疆心得体会

—法润东天山谱和谐新篇

援疆工作背景

2024年7月,在豫兵两地法院党组的大力信任支持下,我有幸代表河南法院系统干警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岗位锻炼,为新疆和兵团法治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援疆政策始于1996年,旨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新疆是中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一省连八国,是中国反恐怖、反分裂、反颠覆的重要前沿阵地,援疆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新疆的稳定和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援疆工作涵盖包括人才支援、资金投入、产业合作等,通过党委、政府、司法、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援疆,推动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通过全国19个省市援疆工作的扎实开展,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浓厚。


法官援疆意义

促进司法公正,援疆法官通过专业培训和案件审理,提高当地司法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法律公正执行。

加强民族团结,法官援疆工作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理解与尊重,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提升法律普及,通过援疆法官的法律讲座和咨询活动,提高当地群众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

优化司法环境,援疆法官参与司法改革,推动当地司法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优化司法环境。

援疆工作具体实践

一、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援疆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要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法官援疆工作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促进边疆法治建设、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举措。我深知,援疆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河南和兵团两地党组织交给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因此,我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打牢援疆的思想政治基础。援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和挑战,唯有加快学习、深入学习,才能破除“本领恐慌”。我抓紧时间、虚心请教,利用一切机会向院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兵团职工群众和基层学习等,积极参加第十三师中院每周的集中学习和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深入了解新疆区情、民情、社情等,掌握兵团特别是十三师新星市的历史和现状,把准兵团法院系统工作的重点难点,汲取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丰富养分,尽快进入状态,激励自己“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

二、认真履职尽责,落实援疆任务

援疆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最关键的还是要会干。成长没有捷径,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年来,中院党组充分信任,给我挂实职、压担子、交任务,我不辱使命、迎难而上,努力做到遇事不躲,在摔打中历练、在磨砺中成熟,以实干融入兵团、靠实干成长进步。作为行政庭庭长,我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和兵团职责使命,积极参与了所在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案件,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在十三师中院党组的组织带领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20余次深入团场、连队(社区)、职工家庭等开展细致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座谈,积极探索适合师市实际的审判方法和技巧,坚持两级法院“大行政”格局和“一审中心主义”等理念,加强条线指导、庭外调解、府院联动、多元调解等方式,穷尽举措践行“枫桥经验”,切实做好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提高了审判效率和质量。如第十三师水利局与哈密某公司行政处罚案,水利局经查处,决定对某公司罚款90000元,征缴水资源费70000元。某公司不服诉至法院。经过我与哈密垦区法院法官共同努力,多次做双方当事人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意见,某公司缴纳水资源费和罚款共计140000元,水利局保障该公司后续用水需求,确保公司运营无后顾之忧。

三、践行依法治疆,助力法润天山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我深知其对于依法治疆、提高边疆地区群众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共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培训等6次500余人次,为师直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专题授课6次。一方面,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向师市机关各部门、团场、企业职工、当地群众等普及法律知识,助力法治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我还积极参与了法院内部的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同事们分享审判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司法能力水平。无论是前往红星四场开展家风家教、移风易俗等普法宣传,还是深入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宣讲国歌、国旗等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法治宣传;无论是围绕各类行政诉讼与同事交流自己的心得,还是前往第十三师市党委党校为各团场、师市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执法业务骨干解析各类行政争议案件的要点难点,现场解疑释惑,当大家热烈的掌声响起、少数民族群众脸上笑容挂起的时候,我为自己是依法治疆、团结稳疆征程中的一员深感自豪。

四、创新工作举措,助推法治建设

基层之治助推边疆之治。我从中原腹地踏上边疆草原,走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走进老百姓的田间地头,经历急难险重的工作考验,当好援疆干部的信念在锤炼中更加坚定,对党的忠诚之心在磨砺中愈发深厚。怀着满腔热情,我积极参与了第十三师法院的司法创新工作,特别是参与了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深化府院联动工作、助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撰写了行政审判“土地腾退”类案件的分析研判报告,并提出了相应的5条对策建议。参与了十三师法院行政审判白皮书的撰写工作,起草了十三师府院联动机制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府院联动会议,推动成功化解了一批行政争议案件。参加了新星融媒体《说法》节目和新星市规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企业代表会议等,积极为法治兵团平安兵团建设、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出力出汗。


援疆工作中的挑战

语言与文化差异,在援疆工作中,常常面临语言不通的挑战,需要借助翻译或学习当地语言来克服。当事人有少数民族的,法官汉族、书记员少数民族,或者少数民族法官、汉族书记员,或者法官、书记员都为少数民族。

法律术语理解差异,由于法律体系和术语的差异,需深入了解当地法律文化,以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向资深法官学习办案经验必不可少。文化习俗适应,在援疆工作中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习俗,尊重并融入当地社会,以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说为了尊重饮食文化差异,很多单位餐厅不提供大肉等。法律环境适应,理解多元法律文化,需深入理解新疆多元法律文化背景,尊重并融合当地习俗与法律实践,如自治区各项条例。

工作资源与条件限制,新疆地域辽阔,在调查、送达时常面临交通不便,长途跋涉是常态,从哈密市区到巴里坤县要两个多小时,到伊吾县要三个多小时,偏远地方要驱车四个多小时。在新疆,特别是夏天,太阳落山基本上在晚上10点以后了,但早晨6点左右太阳就上班了,昼长夜短是常态,有时候加班到10点多,夕阳未落,刚开始时恍惚觉得是否还没到下班时间。在生活上可能面临艰苦条件,如夏季45°高温、冬季零下二三十度低温、干旱、高原反应等需要克服。第一次到巴里坤去调查案件时,到了以后觉得头疼,刚以为是要感冒,同事提醒是高原反应,查看手机才知道海拔已将近3000米了。



援疆工作成效与影响

2024年第十三师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取得了结案率100%、平均审理天数38天、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无再审和发回重审等较好成绩。提升了审判质量,确保了案件处理的公正性,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参与了十三师法院行政审判白皮书的撰写工作,起草了十三师府院联动机制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府院联动会议,推动成功化解了一批行政争议案件。

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向师市机关各部门、团场、企业职工、当地群众等普及法律知识,助力法治素养的提高。通过专业培训,法院内部的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同事们分享审判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司法能力水平。

个人成长与感悟

通过一年的援疆工作,牢记使命任务,践行为民司法初心,踏实工作的同时,收获了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技能提升,得益于挂任中院行政庭庭长,让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从两级法院工作思路的角度去分析、全流程把握行政审判的审理重点和难点,在两级法院领导、同事们的支持下,坚持两级法院“大行政”格局和“一审中心主义”等理念,多措并举,切实做好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的同时,积累了宝贵的审判实践经验。

另外,通过与不同民族的当事人沟通,提升了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我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法律需求。

人生观提升,对兵团的深刻认识,兵团是集“党政军企”合一的大集体,听党话、跟党走,一声令下,全员皆兵,冲锋在前,不怕困难,每年的大冬训训练了同志们的坚强意志,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也是同志们戍边卫国的忠诚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我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在促进和谐中的作用。面对新疆的“一省连八国”等特殊环境,我更加明确法官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个人价值不仅体现在职业成就,更在于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

一年的援疆工作转瞬即逝,在生活中,我经常隔着屏幕向老人报平安,抚平家中幼儿的思念,刚开始去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想家等等也曾偷偷躲在被窝里哭过,但咬咬牙都挺过来了。

短短一年,从使命到责任,从陌生到热爱,从黄河水边到东天山畔,山水一程,深感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是我成长的基石,终身难忘、受益一生。援疆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我将永怀感恩之心、永存进取之心、永葆清廉之心,以“归零心态”对待过往成绩,以“赶考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以行动回报信任,把感恩转化为干事动力,紧紧团结在以董院长为班长的领导班子周围,在自己的岗位上依法履职、正确履职、全面履职,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责任编辑:董广雨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928517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