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法官札记

【范县法院青年说】以青春微光,映法治长河

发布时间:2025-09-04 19:10:58


开栏语

这里是范县法院的青春阵地,这里有司法路上的青年之声。

《范县法院青年说》专栏今日启栏 —— 我们以法为基,记录青年干警的办案思考、成长感悟;以声为桥,传递守护正义的热忱、服务群众的温度。

方寸专栏,装得下法理思辨,也容得下青春担当。期待每一次发声,都能成为司法为民路上的微光,汇聚成范法青年砥砺前行的力量。

张同昌范县人民法院财务室科员

以青春微光 映法治长河

大家好!作为法院财务岗位上的一名青年干警,站在这里谈论"如我在诉·青年说",或许有人会问:财务工作与"诉"的距离,是否隔着案卷与法庭?我也会问自己,我的“诉”究竟是什么?当刑事法庭的法槌叩问罪恶,当民事调解室里的话语化解矛盾,当执行干警的脚步踏遍城乡,我似乎总在厚厚的凭证、密密麻麻的报表后忙碌。但这两年的工作让我渐渐明白:每一笔经费的精准拨付,每一项支出的合规审核,每一个数据的严谨核算,都是司法公正最坚实的“隐形支撑”——这,就是属于我的“诉”,是新时代法院青年用数字书写的法治答卷。

财务工作的底色,是规则。当我们审核每一张单据、测算每一项预算时,手中的笔不仅在处理数字,更在守护制度的边界。这规则里有司法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转化为司法效能;这规则里有公共财政的严明纪律,杜绝任何模糊地带,以透明公开夯实司法公信力的根基。对青年干警而言,尊重规则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数字的严谨中践行法治精神——就像法律条文不容逾越,财务制度同样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因为我们深知: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都可能成为侵蚀司法公正的蚁穴。

财务工作的内核,是服务。我们的岗位虽不在审判一线,却始终是司法为民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从诉讼费的精准核算到司法救助金的及时拨付,从智慧法院建设的经费保障到日常办公的物资供应,每一项工作都在回应着"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命题。这服务里有对当事人的体恤,让经济困难的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有对业务部门的支撑,让审判执行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更有对社会公众的负责,用专业能力守护好纳税人的每一份信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既要当好"红管家",更要做好"服务员",在数字的流转中传递司法温情,让群众从每一次顺畅的缴费、每一笔及时的退费中,感受到法治的人文关怀。

财务工作的追求,是担当。新时代的法院工作面临着智慧化、精细化的新要求,财务工作也在不断拓展内涵与外延。从预算编制的科学测算到成本管控的精准实施,从绩效评价的深入推进到风险防控的提前预判,每一项新课题都在考验着青年干警的能力与魄力。这担当意味着主动学习,在财税政策与司法需求的结合中找准方向;意味着勇于创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更意味着坚守底线,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以清正廉洁守护司法队伍的纯洁性。青年之担当,就该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拒绝"差不多",追求"刚刚好",让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有人说,财务工作是枯燥的,因为每天面对的都是冰冷的数字。但在我看来,这些数字是有温度的——它们记录着法院人践行使命的足迹,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更丈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步伐。作为新时代的法院青年,我们或许不会有审判席上的高光时刻,却可以在数字的世界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用青春的热忱对待每一项任务,用专业的精神处理每一个细节,用坚定的信念坚守每一次选择。

同事们,法治的大厦既需要梁骨的坚韧,也需要砖瓦的坚实。让我们以青春为墨,以岗位为纸:审判者书写正义的刻度,执行者丈量担当的长度,而我们,愿做那数字间的“守望者”,用精准的核算、规范的流程、滚烫的初心,与所有法院青年一道,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让青春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中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董广雨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928516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