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案件快报 -> 执行动态

【执行有“范”】解开了 “结”开了

发布时间:2025-11-12 18:37:38


“感谢您,法官!多亏了您的耐心调解,不仅我的钱有了着落,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友谊又回来了!”11月12日,申请执行人苏某特意定制了两面锦旗,专程送到范县法院,表达感激之情。

钱借了,友谊却打了“结”

苏某与胡某原是相交多年的好友,因胡某生意周转需要,向苏某借款30万元。然而,借款到期后,胡某迟迟未能归还。昔日好友因“钱”生隙,苏某多次催要无果,将胡某诉至范县法院。案件审理阶段,在法官主持下,双方达成了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调解书生效后,胡某仍未履行,苏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耐心调解,“结”开了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经全面查询,发现被执行人胡某名下无足额可供执行的财产。

“法官,我不是不想还,实在是眼下困难,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面对法官的询问,胡某道出了苦衷。

“多年的朋友,因为这笔钱闹成这样,我也很痛心。但我更担心的是,这笔钱还能不能要回来?”苏某则忧心忡忡。

是机械地采取强制措施,可能激化矛盾且效果不彰?还是另辟蹊径,寻求从根本上化解纠纷?承办法官选择了后者。他坚信,法律的力量不仅在于强制,更在于修复与治愈。

“老胡,你要明白,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是你的责任。逃避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你失去信誉和朋友。苏某在你困难时伸出援手,这份情谊难道不值得你尽力去维护吗?”

“老苏,我也理解你的担忧。但从现实情况看,我们既要保障你的合法权益,也要考虑胡某的实际履行能力,寻求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次次背对背的沟通,一轮轮面对面的调解。承办法官巧妙搭建沟通桥梁,既向胡某严肃释明拒不履行的法律风险,又引导苏某回顾往日情谊,理解对方暂时的困境。

承办法官的真诚与耐心终于融化了横亘在两人心中的坚冰。

“老苏,对不起,是我辜负了你的信任。这2万你先拿着,剩下的钱,我就是再难,也一定按照协议按时还清!”胡某诚恳地说。

看到胡某的态度,苏某也深受触动:“老胡,有法官作证,我相信你。朋友之间,贵在相互理解。我们之前的约定依然有效!”

双方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胡某当场履行2万元,并就剩余款项与苏某达成为期一年的分期履行和解协议。一场几乎反目成仇的纠纷,在承办法官情、理、法交融的智慧调解下,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近年来,范县法院始终秉持“如我在执”的司法理念,在持续加大执行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善意文明执行。通过灵活运用执行和解、分期履行等柔性司法手段,让司法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董广雨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924790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